安徽的中部,聚南北之物產,匯東西之美味。江淮分水嶺區域,多丘陵、多水系,蜿蜒起伏的地面上,承載著眾多美食造化。走走皖中的合肥、滁州、六安,挖掘特色地域風物,打撈名人美食故事。來,嘗一塊紅燒皖西大白鵝,啃一口來安的雷官板鴨,喝一勺肥西老母雞湯,都是雞鴨鵝的一頓飯,讓人且行且垂涎三尺。
肥西縣三河古鎮(圖片來源: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)
舒城縣萬佛湖景區(圖片來源: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)
滁州市南譙區醉翁亭(圖片來源: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)
說起合肥話,大家都會說起“從肥東到肥西,手里拎只老母雞”,這是地道的合肥話腔調,也說出了地道的合肥美食——肥西老母雞湯。能夠自由活動的肥西老母雞,成長的過程中,吃小蟲子、喝山泉水,肉質緊實鮮嫩。烹制時,僅放入鹽和姜片,燉出來就是一鍋湯鮮肉美的肥西老母雞湯,漂著黃澄澄的雞油卻并不肥膩,舀一口,吹去熱氣,入口就是滿嘴鮮香。走地雞的閑散,帶來的是大自然的造化。相傳,漢高祖劉邦在位時,這道菜就是貢品,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就是肥西人,也是對這道家鄉美味贊不絕口。老母雞湯可以下面條、泡鍋巴、泡米飯,湯汁和主食慢慢交融,相互滲透,扯上一根雞腿或者雞翅,嚼下去鮮嫩無比,龍巖旅游,再多劃幾口飯,吃完,還恨不得舔一舔手指。
肥西老母雞湯(圖片來源: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)
再從肥西前往長豐縣吳山鎮,另外一種家禽等著饕客們的品嘗,就是吳山貢鵝。吳山貢鵝歷史久遠,相傳在唐末五代十國時,吳王楊行密勤政愛民,當地百姓進獻吳山貢鵝,吳王食之大悅,從此名揚天下。這是一種鹵制的大白鵝,洗凈之后,放入水中加入香料、醬油、鹽和湯進行鹵制,香料的配比就顯示著店家的看家本領了,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秘方。鹵菜一般都是放涼之后售賣,切一只或者半只鵝回家,鵝肉肥嫩不柴,適合大口朵頤。除了鵝肉,翅膀、鵝爪、鵝頭也會單獨售賣,鴨胗、鴨湯等內臟還可以拼盤,三兩好友閑坐,就著小酒,啃著翅膀,三杯兩盞下肚,足以抵擋晚來風疾。
吳山貢鵝(圖片來源: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)
合肥的大街小巷,可見不少的廬州烤鴨店,有一道鴨油燒餅,這是幾代合肥人的早餐記憶。和面時加入鴨油,層層疊疊,慢慢起酥,那是一種百轉千回的風味。早餐時分,不少門店都有排隊的人群等待著美食,堂食的人則搭配著桂花赤豆糊,細嚼慢咽,找尋童年的記憶。
廬州烤鴨(圖片來源: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