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明顯成效擬制定出臺升級版行動計劃
將藍天保衛戰進行到底
● 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實施近兩年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。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、汾渭平原11城市、長三角等3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達到近3年最好水平
● 藍天保衛戰是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。生態環境部在完善藍天保衛戰專項督察機制的同時,將制定出臺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
● 更加突出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引領,這是未來五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
本報記者 郄建榮
藍天保衛戰是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。為此,國務院專門發布了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。
據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介紹,《行動計劃》實施近兩年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,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(以下簡稱“2+26”城市)、汾渭平原11城市、長三角等3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達到近3年最好水平。同時,“2+26”城市重污染天氣成因也已摸清,并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。
目前,大氣污染治理已經進入攻堅期,要確?!缎袆佑媱潯讽樌展偃悦媾R著許多挑戰。生態環境部在完善藍天保衛戰專項督察機制的同時,將制定出臺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。
行動計劃實施兩年
重污染天數降三成
2018年6月24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》發布,打響了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發令槍。6月27日,國務院發布《行動計劃》。至此,保衛藍天之戰全面打響。
《行動計劃》發布實施后,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從“2+26”城市擴展到汾渭平原11城市以及長三角地區。據《法制日報》記者了解,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啟動后,生態環境部共向3個重點地方移交了數萬個大氣環境問題,地方也已基本整改到位。
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透露,2019年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共開展24輪次,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2萬人次,組織開展15個專項任務排查,現場檢查點位92.5萬個,交辦各類環境問題6.5萬個,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的環境問題。
“我們連續3年在3個重點地區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,細化每個城市改善目標和治污項目,確保任務明確、責任到位并逐月通報。”劉炳江說,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圓滿完成,其中“2+26”城市、長三角地區、汾渭平原PM2.5平均濃度同比均下降超過10%,重污染天數均下降超過30%,3個區域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達到近3年最好水平。
據劉炳江介紹,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%;重污染天數比例為1.7%,同比下降0.1個百分點;PM2.5濃度為36微克/立方米,同比沒有上升。今年一季度空氣質量改善非常明顯,其中全國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.8%,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6.6個百分點。
“尤其是二氧化氮的濃度達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水平。”劉炳江說,截至4月底,337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.8%,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;重污染天數比例為2.6%,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;PM2.5濃度為42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2.5%。
劉炳江說,《行動計劃》實施以來,產業、能源、交通、用地結構調整已見成效,前期采取的過剩產能壓減、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、“散亂污”企業清理整頓、燃煤鍋爐清理整頓、“公轉鐵”等措施,使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漸下降,已經開始發揮環境效益。
大氣污染成因查清
高強度排放是主因
“2+26”城市空氣污染多發于秋冬季,但污染成因一直爭論不休。
據介紹,針對“2+26”城市的秋冬季大氣污染成因,生態環境部組織了由2000多名科學家及科研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進行系統性研究分析。通過專家團隊的大量工作,已經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以PM2.5為特征的大氣重污染成因。
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、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,超出環境容量50%以上的高強度排放,是“2+26”城市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。“‘2+26’城市除了二氧化硫以外,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實際排放量都超出了環境容量的50%以上,排放強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到五倍,并且在采暖季又增加了30%左右的排放量。”
同時,這個區域還存在著大量鋼鐵、焦化、玻璃等企業,主要生產工序是不可中斷的,所以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實現大幅減排。
下一篇:沒有了